发表日期:2014-07-07 来源: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:4184次
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大时代,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。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信息化的起步普遍较早,而且发展快,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技术体系。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:一是农作物、水产、畜牧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业工程、农业生态环境、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专家知识系统;二是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、模型库以及相关的智能查询系统和分析系统;三是以精确农业(主要是3S技术)为代表的信息农业得到空前发展,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经营;四是互联网发展迅速,信息高速公路已经迅速伸向农村农庄。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建立30年来,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数据库系统、农业管理系统、专家系统、农业信息网络技术、3S技术等方面。
任何产业都必须有科技支撑。农业信息化主要是公益服务事业,同时其本身又是战略新兴产业。目前,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科技支撑力不强,缺少自有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。我们不少技术和设备都是引进来的,并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再创新。我国至今仍未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农业上应用的3S技术服务体系,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仍依赖从国外引进,不但受制于人,而且成本高,针对性也较差。农业传感器技术动态信息感知技术有待提高。先进农业传感器技术是
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目前对于农业生命-环境信息传感设备大量缺乏,严重制约智慧农业发展。我国现阶段主要检测技术,大部分是基于检测对象的静态属性进行的研究,不能用于实时、动态、连续的信息感知传感与监测。缺少植物病、虫、草害胁迫的动态远程可视化诊断、实时预警预报技术。对实用化的植物三维形态虚拟模拟技术,尤其可用于植物生理生态信息预测、长势预测、形态发育、产量预测的虚拟植物技术研究也刚刚起步。环境传感器较成熟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温、光、土壤墒情、pH值等指标测量,缺少农田生态环境,植物生长信息的实时监测的传感器。对土壤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有害污染物的动态实时感知监测技术、关键环境因子和植物-土壤-环境互作动力学模型研究还不多,缺乏对上述单组份检测对象高灵敏性、高选择性、多点同步检测或多组分高通量检测的方法。
对于信息技术,无论是引进消化吸收,还是自主研究开发,都必须明确针对性,强调实用性。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说,原始创新是必须的,要逐步改变依靠引进他人技术的局面。而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是解决信息技术支撑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。我们现在都在讲大力发展精准农业、智能农业、
智慧农业,但是缺少自有技术支撑是很危险的。解决技术问题要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针对性地进行,首先应积极解决农业物联网信息感应等有关技术问题,信息技术应用也不能局限在试点上,应该是点上出经验,面上见效果,真正做到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,促进农业现代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