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联网百科
- 智能滴灌系统
- 2024-06-17
-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
- 2023-11-17
-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
- 2023-11-17
-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...
- 2023-11-17
- 农产品追溯系统
- 2023-11-17
-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
- 2023-11-17
-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
- 2023-11-17
-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
- 2023-11-17
-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
- 2023-11-17
- 设施园艺自动控制系统
- 2023-11-17
物联网百科
-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发表日期:2023-11-17 来源: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:62279次
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详细介绍:
一、水稻大田管理技术要点
(一)合理密植
1、合理密植原则:根据品种、秧苗质量、插秧早晚、土壤肥力条件、施肥水平、灌溉条件、管理技术水平等确定栽插密度。早熟品种,秧苗瘦弱,插秧早,大田肥力中等以下,施肥量少,灌溉能力差,管理粗放,应该插密一些,反之可以适当稀植。一般每亩1.4-1.6万穴,保证基本苗8-10万苗。
2、适宜移栽:一般把平均温度通过15℃的日期作为最早插秧期,稳定通过18℃的日期为最适插秧期。早熟品种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,中晚熟品种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;晚熟品种秧龄控制在45天以内。
3、栽植方式:人工插秧必须做到“五插三不插”。“五插”是指插浅、插稳、插直、插匀、插齐;“三不插”是指不插隔夜秧,不插脚迹眼秧,不插拳头秧。有条件的应尽采用机械插秧和抛秧技术。
(二)合理施肥
1、以产定肥:具体施肥见罗山县水稻配方施肥推荐表。
2、底肥、分蘖肥、穗粒肥“三肥”施用要做到足、早、巧,底肥要施足。
3、穗粒肥要巧:穗粒肥以氯化钾为主,每亩施5公斤左右,一般在水稻播种后75-80天之间施。追施钾肥还可以在抽穗期、灌浆期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。
(三)科学管水
浅水插秧,寸水活棵。春稻宜留一层极薄的“遮泥水”插秧;麦茬稻插秧时,由于气温较高,一般3-5厘米为宜。在水稻返青、分蘖初期大田保持20-30毫米浅水,便于提高水温和土温,以便促早分蘖、多分蘖,争取较多大穗。够苗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,旺苗田、烂泥田,久水田要早晒、重晒。晒至田边发白,田间发裂,叶色褪淡,叶色挺起,白根上翻为宜,深水孕穗(5-7厘米水层)、扬花(3-5厘米水层),干干湿湿到成熟。
二、农业物联网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
除了学习前人的管理技术,科学的物联网系统及先进仪器设备也是帮助实现大田种植的好方式,仔细了解,或许会给你的大田种植生产带来帮助。
托普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以先进的传感器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,由监测预警系统、无线传输系统、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,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资源、水资源、气候信息及农情信息(苗情、墒情、虫情、灾情)等进行统一化监控与管理,构建以标准体系、评价体系、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主的网络化、一体化监管平台。真正做到了大田种植长期监测、及时预警、信息共享、远程控制,最终实现改善产量与品质、节水节肥、绿色种植的目的。
托普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将各相对孤立的信息节点进行连通,从而达到信息的上传下达,政府部门可实现以市、县、乡、村、场为基点的信息统一管理与分析,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托普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
1、地面信息采集
(1)地面信息采集:使用温湿度、光照、雨量、风速、风向、气压等传感器采集地面气象信息。当气象信息超出正常值可及时采取措施,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(2)地下信息采集:使用土壤温度、水分、水位、养分含量(N、P、K)、溶氧、PH值等信息监测,实现合理灌溉,杜绝水源浪费和大量灌溉导致的土壤养分流失。
2、智能控制
托普创新的将物联网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,真正实现土地可视化数据直接控制水肥一体化设备,实现精准农业。通过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大田中的土壤墒情、土壤温度、肥料情况(PH、EC等)、空气温湿度、光照度、雨量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采集,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主控器上,主控器上传到控制中心,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施肥罐、施水罐。
3、软件平台
托普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不只是一个操作平台,更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,大田种植监测预警系统通过GPRS传输方式将田间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与预警中心,解决了空间与时间的难题。系统软件平台可将各个采集节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,以表格、曲线图、柱状图的方式展现和存储。另外,用户可通过台式电脑、笔记本电脑、平板、手机等多种媒介,随时随地掌握农业生产区域及时信息,方便用户查看和积累种植经验。